abb電機與發(fā)電機

江南造船:“中華神盾”的“御林軍”

   2018-04-27 船舶報船海裝備網(wǎng)3670
核心提示:  這是首長上午檢閱時使用過的講臺桌面,我們剛剛拆下。檢閱日當天下午,記者抵達長沙艦??康能姼鄞a頭,正好碰到幾個來自江南
  “這是首長上午檢閱時使用過的講臺桌面,我們剛剛拆下。”檢閱日當天下午,記者抵達長沙艦停靠的軍港碼頭,正好碰到幾個來自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人師傅。
 
  在連續(xù)二十多天的加裝作業(yè)后,長沙艦作為檢閱艦圓滿完成了任務;為了確保該艦繼續(xù)履行新的使命,江南造船保障團隊需要在第一時間拆除相關設施,恢復該艦原貌。“這些加裝的設施、材料都是我們自己買的,我們帶回去,未來放在江南展示館,以作歷史的紀念。”師傅們說。
 
  其實,值得被歷史銘記的,還有江南造船人付出的汗水和辛勞。正是他們的默默工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海上閱兵以氣壯山河的聲畫效果傳播至大江南北,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就沒停過”
 
  登上長沙艦駕駛室,其左、右舷甲板已經(jīng)變成嘈雜的工地,隔熱工李增橋和幾個師傅正在拆卸地板。從地上還留有的數(shù)字標記可以看出,這是首長們檢閱時站過的地方。
 
  摸著地板上鋪設的地氈,李增橋告訴記者,當時粘的時候為了防止受熱膨脹浮起,他和同伴想了很多辦法來固定。“萬能膠、白乳膠、502膠都試過,最后用了混合膠加圖釘,才解決了這一問題。”正是這不斷的嘗試,讓李增橋的工作服看起來比別人的更“花哨”,一塊綠、一塊藍,各種染料都有,陽光照上去,格外顯眼。
 
  扯起花了好幾夜功夫鋪好的地氈,李增橋又麻利地用手槍鉆旋出固定木板的螺絲釘,頃刻間,一塊木板便被掀了起來。“這部分好拆難裝,當時裝的時候弄了好幾遍,弄好了改,改好了又弄,就沒停過。”說話間,李增橋又拆掉了兩塊木板。
 
  當然,反復裝拆也讓有些板子沒那么“聽話”。一些滑牙的螺絲釘完全旋不開,只能采取破壞性的方式用釘錘硬敲,木屑也會隨之灑落一地。“拆完我再來打掃,總之一切都要給海軍恢復原樣。”李增橋說。
 
  “恢復原樣”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卻不容易。李增橋苦苦淘來一個吸塵器,卻是壞的。他又搜尋了一下,借到了一把沒有桿的掃帚。他只能拿著掃帚頭,蹲在那里,一個角落、一個角落地清理,累了就用已經(jīng)完全看不出白色的手套擦一下額頭的汗水。
 
  “干完為止”
 
  沿著李增橋忙碌的身影往上看去,在艦艏上建頂部的露天甲板上,也有一個蹲著干活的江南師傅,他是電工周克明。
 
  周克明的任務是和同事一起拆除專門為此次閱兵敷設的電纜,包括多家單位長達5萬多米的視、音頻線。這些線的存在確保了檢閱時所有號令的清晰、嘹亮以及畫面?zhèn)鬏數(shù)姆€(wěn)定和優(yōu)質(zhì)。
 
  “這活太急,我們來了之后,用5天4夜裝好了多艘艦船的所有電纜和音箱,每天基本就睡3小時。”周克明說,現(xiàn)在又必須在2天之內(nèi)把它們?nèi)坎鸬簟?ldquo;大家現(xiàn)在都是有活一起干,也不分什么電工還是鉗工了,就這么些人,干完為止。”周克明說。
 
  相比好拆難裝的地板,電纜則剛剛相反。周克明需要先劃開敷線膠皮,再割斷電纜扎帶,有的電纜還敷有一層美紋紙,也必須慢慢撕掉。“陰涼處的電纜比較好弄,陽光下的會發(fā)燙,而且紙受熱粘住了,撕不掉。”周克明說。一般拆五六米的電纜需要花費半個小時,拆完之后,還要把扎在一起的電纜一根根挑出來,圈好,標記清楚。
 
  據(jù)了解,僅長沙艦就安裝大音箱12個、小音箱32個,敷設各類視、音頻線158根。為滿足中央電視臺電視轉(zhuǎn)播需求,該艦另增敷了46根電纜。“這是個細活,但節(jié)奏更像打仗。”周克明說,拆除這艘船的所有電纜時,凌晨也將到來。
 
  “脫一層皮”
 
  就在周克明開始處理陽光下的電纜時,又一組成員登上了長沙艦。與李增橋、周克明他們親手裝、親手拆不同,這組人是外飄平臺的“專職拆卸隊伍”。
 
  所謂外飄平臺,就是供電視轉(zhuǎn)播用的機位平臺。為保證首長鏡頭的質(zhì)量,江南人在長沙艦及另一艦駕駛室左、右舷甲板上共安裝了8個外飄平臺,并在舷墻外側(cè)安裝了4個攝像頭基座?,F(xiàn)在檢閱結(jié)束,也必須將其恢復原樣。
 
  “專職拆卸隊伍”從下午待命,準備設備、觀察位置,直至晚上十點,才正式開工動火。裝配工鮑茂祠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他介紹說:“先用氧乙炔割刀割掉,然后氧平,隨后打磨,緊接著補焊,最后油漆。其中,切割和氧平,一個外飄平臺要干一個半小時。”
 
  因是在舷墻外側(cè)作業(yè),鮑茂祠和同伴必須站在腳手架上,在距離地面十四五米的高度連續(xù)工作。兩艘船一側(cè)的4個外飄平臺割完,再加上其他工序,基本就是一個通宵。
 
  氧乙炔割刀工作時煙塵大、氣味重、溫度高,雖然穿戴好了全身的防護裝備,但等到記者第二天早上再看到鮑茂祠時,他已經(jīng)和前一晚判若兩人——工裝盡是被飛濺的火花燙出的破洞,手背關節(jié)部位通紅。    當他摘下保護鏡,眉間位置還留下了一道被鏡框灼傷的疤痕。“干這活就是脫一層皮,正常。”鮑茂祠說。“熬夜干活挺舒服,涼快,就是人容易昏沉,但干到早上就清醒了。”鮑茂祠說,中途也會和同伴們輪休一下,抽根煙,早做完早走;等兩艘船“轉(zhuǎn)個身”,會有另一組人拆除另一側(cè)的4座。
 
  不過,嘴上說著“想早走”的鮑茂祠并不干脆。鄰近正午時分,他又拖著一身破洞的工裝登上了一艘艦船的舷梯,說是再去看看打磨的情況。而在該艦駕駛室的右舷甲板上,李增橋打掃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與昨天相比,他手中的掃帚終于有了抓桿。記者離開碼頭時并沒看見周克明,只看見岸邊整齊排列著他和同伴拆下來的一個個音箱。
 
  4月12日,這些音箱里傳出的聲音依然在耳畔回響——“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愿,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對造船人來說,為了這強大的海軍,雖千萬人,吾往矣!
 
標簽: 江南造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