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電機與發(fā)電機

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科考船交船入列

   2020-12-18 船海裝備網4630
核心提示:日前,由中國船舶集團七一一所提供減振降噪服務的“實驗6”科考船順利完成海上航行試驗工作,各項聲學指標全面滿足設計要求,順
12月18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黃埔文沖公司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精心打造的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在公司長洲廠區(qū)舉行交船暨入列儀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偉,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林波,南沙區(qū)人民政府常務副區(qū)長謝明,黃埔文沖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向輝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黨委書記、副所長詹文歡等出席活動。
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交船入列
龍麗娟和向輝明分別代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黃埔文沖簽署了“實驗6”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交船文件。隨后,龍麗娟宣布“實驗6”正式入列,并向船長授旗。
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交船入列
“實驗6”科考船是國家發(fā)改委立項的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首個獲批準并第一個提前完工交付使用的建設項目。張濤對“實驗6”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提前交付表示祝賀,他代表中國科學院向在“實驗6”科考船設計、建造、監(jiān)造各個方面做出努力和貢獻的同志們表示感謝。他指出先進的海洋科學考察船作為探測與研究海洋重要的實驗平臺,是深入實施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保障。“實驗6”科考船的交付入列,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南海島礁區(qū)與深遠海及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為南海及其島礁國土安全、環(huán)境安全、生態(tài)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服務國家在新時期經略南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的科技平臺支撐。

孫偉表示,今天交付的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是我國經略海洋的又一國之重器,他期待,以今天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交付為新的起點,進一步開拓中國船舶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的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

“實驗6”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該船在船舶的結構與功能設計、船載操控支撐系統(tǒng)、船載探測和實驗設備等方面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11000米水深海底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探測和綜合海洋環(huán)境立體探測,是當前國內3000噸級綜合科考船的先進和代表船型之一。

該船總長90.60m,型寬17.00m,型深8.00m,經濟/最大航速12.0/17.27kn,發(fā)電機組+吊艙電力推進,續(xù)航力12000n miles(12kn時),具有噸位適中、操作靈活、科考功能強大、油耗少、運行成本低等特點。

1.國內首艘以地球物理調查為主、兼顧多學科科學考察需求的中型遠洋綜合科考船,有效科考負載達到260噸。

2.國內首艘采用國際上最新、最先進的混合冷卻D型吊艙推進技術和新一代低噪聲變頻器的科考船,降低了推進電機的高頻電磁噪聲,同時,由于采用了永磁電機,電機的電磁噪聲得以最大限度降低。

3.創(chuàng)新采用了控制氣泡干擾的船型一體化設計技術,結合高腹板舭龍骨及特殊設計的耐波性船型,抗風浪性能優(yōu)異。

4.環(huán)保排放滿足氮氧化物排放IMO TIER III要求,同時滿足中國船級社CCS的Clean標志要求。

5.艙室舒適度達到目前國內科學考察船領先水平,滿足中國船級社CCS的2級舒適性要求。

6.積極響應國家國產化號召,升降鰭板和地震空壓機首次采用國產化設備,邁出了科考船關鍵科考設備國產化重要的一步。

“實驗6”于2018年9月30日簽訂建造合同,黃埔文沖以建造精品科考船為目標,把該船建造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抽調精兵強將組成項目團隊。2018年11月16日開工,2019年11月18日上船臺,2020年7月18日下水,11月19日完成海上航行試驗。2020年疫情期間,在病毒肆虐、停工停產的巨大困難下,面對設備物資供應滯后、勞動力不足等挑戰(zhàn),黃埔文沖毅然攻堅克難,縝密穩(wěn)妥地推進復工復產,每天持續(xù)為“實驗6”項目投入的人力多達350人?!皩嶒?”的建造凝聚了各參建單位的智慧和心血,各方團結一致,緊密溝通協(xié)調、共同攻堅,最終實現提前交付。
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交船入列
該船作為國家發(fā)改委立項的“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的交付將填補我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對于提高我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開發(fā)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廣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海關、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南沙區(qū)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東智能無人系統(tǒng)研究院、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實業(yè)公司南京分公司、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